车圈热搜 智驾比人驾更安全引热议 小米汽车保单价疑似曝光

近日,小鹏实验室2023数据显示,智驾事故率仅为人工驾驶的十分之一。智驾与人驾谁更靠谱的话题也再度引发热议。丰田再爆发动机违规测试问题,丰田口碑基石是否会遭受质疑;特斯拉北美市场再次召回20万辆,软件问题再成“重灾区”;小米汽车多地上牌,保险公司透露上牌保单价,这会是小米汽车的最终定价吗?一同来回顾本周微博汽车热搜话题。

#何小鹏称智驾比人驾安全10倍#

阅读量:5807.7万

事件回顾:在1月30日的智驾新春启动发布会上,@何小鹏提到,根据小鹏实验室2023年的数据,智驾事故率仅为人工驾驶的十分之一。

网友热议:

点评:可以肯定一点,这是一个值得大家讨论的话题,说的再简单易懂一点,就是大家都期待智驾能像一位老司机一样在帮我们驾驶,全程无焦虑,体验如丝般顺滑。电动汽车迈入2024年,除了续航、补能、安全等固有参数外,智能驾驶无疑是今后竞争的焦点。从现阶段发展来看,不管智驾达到何种高度智能化的程度,仍需要有驾驶员来操作,或者说在中途随时接管。除了技术层面之外,也有法律方面的约束。网友的回复中就提到了关键的问题,智驾既然已如此成熟,为何还要人来驾驶?

这里面就包括了责任以及重要性的层级划分,至少在现阶段,智能驾驶是对人驾的完美补充和有效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人驾的缺点,比如疲劳、分神,还拥有强大的进化和升级能力等等。按照这个逻辑来看,人驾依旧是权重最高,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责任,一旦出现意外,不能因为是智能驾驶就将自己的责任推卸掉。同样,技术也有被限制的时候,在复杂路况下,智驾的表现还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人驾等。

事实上关于智能驾和人驾谁更安全的讨论由来已久。有人认为机器总有不完善的时候,一旦失控或者失灵,后果更严重;也有人认为人驾不如智驾可靠,也不够稳定,对环境的感知也不如机器。

还是要对小鹏汽车在智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当下,小鹏汽车的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能力可用范围跃进至覆盖243城,高阶智驾开放城市数量行业第一,高速智驾用户渗透率94.7%,城市智驾也达到83.2%。在最最核心的安全方面,相信今后的智能驾驶会表现的愈发成熟可靠。

#日本丰田再曝发动机测试违规问题#

阅读量:96万

事件回顾:据报道,1月29日,丰田集团的丰田工业公司(丰田自动织机)发布消息承认,该公司生产的燃油发动机测试存在违规情况。丰田集团同日停止了陆地巡洋舰等10种车型的供货。丰田工业公司社长伊藤浩一当天在记者会上鞠躬道歉。

网友热议:

点评:在铺天盖地都是各种电动化消息的当下,内燃机的新闻更多的是见诸于渐行渐远的大排量发动机之中,大部分是为了情怀和祭奠逝去的曾经。当丰田再次因为内燃机测试存在违规情况曝光后,网友们的反响也印证了丰田这一举动与当下主旋律显得格格不入。

丰田车型一贯以皮实耐用,适应性强闻名,很多老司机眼中的丰田车就是开不坏的代名词。不知道在这次事件后,消费者对丰田的信仰还存留多少?因为这不是丰田第一次曝出在测试等过程中出现造假和违规问题,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会损伤到丰田的口碑基石。

丰田有很多款车型畅销全球,比如卡罗拉 (配置|询价)、LC系列等。这些车型在中国同样家喻户晓,中国市场的车型是否受到了此次事件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特别调查委员会给出了调查结果,工业发动机的违规数量从最开始发现的4款增至11款,受影响车辆合计达到23.3万辆。另外,新发现3款受丰田汽车委托开发的汽车柴油发动机也存在违规行为,而后者用在了丰田、日野等品牌车型上。丰田集团同日停止了陆地巡洋舰等10种车型的供货。

丰田自动织机于1月29日对外公布了调查报告,并在东京召开记者会,社长伊藤浩一鞠躬道歉。该公司认为,“管理层缺乏遵守法律法规相关风险的管理意识”“缺乏足够的独立思维”“缺乏合规意识”等问题,是导致其违规的主要原因。

#比亚迪公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

阅读量:73.6万

事件回顾:1月29日,比亚迪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290亿元至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至86.49%;扣非净利润274亿元至297亿元,同比增长75.22%至89.92%。

网友热议:

点评:谈比亚迪现在的业绩报告,更应该将时间往回拨,自2022年宣布全面停产停售燃油车后,比亚迪的整体表现便呈现出一个极大的爬升态势,“断舍离”给比亚迪带来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虽有“蔚小理”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但它们在对垒传统车企时,体量上还难以与之比肩。同样,尽快布局新能源产品让比亚迪能快速推出针对各细分市场的产品,没有了燃油车的“藕断丝连”,比亚迪的发展更多是轻装上阵。

对比当时的净利与扣非净利分别为166.2亿元、156.4亿元,而在2023年比亚迪旗下多品牌同时发力、海外策略达成、产业链成本控制等规划下的首个完整年,取得这样的运营业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市场销量层面来看,比亚迪在2023年全年累计售出约302.4万辆,同比增长61.9%,超过原计划的300万辆目标。从构成来看,比亚迪集团已形成由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以及仰望构建的四大品牌矩阵。

反过来看,比亚迪业绩的高速增长,也同样成为助推比亚迪布局新能源领域的推动力,也将继续其稳固国内新能源市场领先地位。在2024年,比亚迪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销售目标,突破400万辆大家觉得比亚迪能否实现?

#高合汽车多地撤店#

阅读量:60.2万

事件回顾:近期,网上爆出高合门店撤店的消息,如图显示,成都那里广场撤店通知,从销量上来看,近一年时间内,高合旗下的三款车型,加起来连10000台车都没卖出去。

网友热议:

点评: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高合汽车频频被负面消息缠身。虽然针对此前的各种不利消息,高合汽车官方都已经给出了正面回应,但还是难免让大家对高合捏了一把汗。在销量不佳、负面消息不断、资金链紧张的巨大压力中,消费者对高合汽车的好感度和信任感似乎也有所减弱。

如果说门店关闭可以给出渠道优化作为解释,那么高合汽车销量不佳,就是不争的事实了。根据销量数据显示,自2021年到2022年,高合汽车的累计销量仅为4237辆和4520辆,而2023年1至11月的累计销量也仅为4265辆。很显然,这样的销量与高合汽车原本的预期相差甚远。而作为定价50-80万的高端纯电车型来说,高合汽车这样的销量远远不足以支撑后续的发展。

这就不得不谈到高合汽车的资金链,此前,一些离职员工透露出,去年10月开始,高合汽车连续3个月发放最低工资保障给没有被优化的员工。虽然在去年6月,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56亿美元)的协议,双方将成立从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但截至到目前,该笔投资并未到账,此后高合汽车也并未公示这比资金的任何消息。

在竞争更加激烈的2024年,如果高合汽车还无法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销量上尽快出现起色,可以预见的是,高合汽车遇到的困难还将持续。

#何小鹏与夏一平隔空对话#

阅读量:55.2万

事件回顾:极越汽车CEO夏一平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展开关于智能驾驶研发心态的隔空对话。

夏一平指出,小鹏首次提出了安全、能用、好用和爱用的行业标准,而他还额外加入了一个关键要素:安心。何小鹏回应感谢夏一平的分享,并共同期待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

网友热议:

点评:话题再次回到智能驾驶层面,安心要素的加入更显得“主观”一些。要体会到这种安心,前面就要有很多环节先做好,比如技术上的不断升级和成熟;让消费者能理解和了解智驾的根本。这是能让智驾变得“安心”的前提。

逻辑搞清楚后,就不难看出小鹏在智驾方面也是朝着这方面在不断努力,从能用到好用,再到喜欢用。逐渐的递进让用户粘性不断增加,渗透率的逐步提升,以及前面提到的智驾安全性更高,这就使得消费者更容易理解智驾的本质,离“安心”就不远了。

2024年的智驾比拼一定是更激烈的,也肯定会有更新的技术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家肯定不会固步自封,也不会认为自己已经一家独大,主旋律还依旧是相互学习和互相帮助。市场从来都是包容的,但市场也会淘汰那些没有格局,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企业。互黑一定是不会有任何前途,合力推进,将市场做大,双赢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特斯拉将在美国召回近20万辆车#

阅读量:46.5万

事件回顾: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简称NHTSA)宣布,由于“软件不稳定”导致后视摄像头图像无法显示,特斯拉将在美国召回近20万辆汽车。

网友热议:

点评:作为新能源车的“顶流”,特斯拉的召回牵动了全球消费者的关心。虽然此次召回仅是在美国市场,但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网友也表示了足够的关心,很多人都给出了安全第一的回复,这的确是一款新能源车最应该做到的,安全是基石,也是口碑。

特斯拉的召回一般都是通过软件的OTA升级来解决,并不是大规模的实车召回。盘点此前几次大规模召回也是如此,作为新能源车的特殊性,特斯拉装备的各种智能软件也成为了召回“重灾区”。这不禁让人联想,当电动车发展到今天,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一台纯电车的好与坏,是续航里程、补能速度、高度安全性以及飞凡的智驾表现?这些都没错,但更应该被关注的还有软件,如果前面传统的机械部分比喻为四肢,软件则可以看做为大脑。头脑必要时刻保持清醒,更不能出问题,罢工。否则再发达的四肢也将成为摆设。

此次的召回就是因为,软件不稳定可能导致后视摄像头图像无法显示,受影响的车辆在特定情况下,后视摄像头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从而无法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后方视野,增加了行车风险。

再往回看,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网站披露,因自动驾驶控制系统不足以防止误操作,特斯拉(TSLA)宣布召回超203万辆汽车。对于特斯拉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展开调查已久,其目的也是为了让车辆更安全。

#小米SU7 顶配保单价格流出#

阅读量:20万

事件回顾:1月30日消息,网上流出一张爆料图显示,一款型号为BJ7000MBEVA1的小米纯电动轿车已经完成上牌,保险费用显示为顶配36.14万元。

网友热议:

点评:你以为这就是小米汽车的最终售价了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此次上牌价格的曝光也并不能说这就是小米汽车的价格,小米汽车官方已经回应,“因为车辆要上牌办保险,所以必须有一个价格,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并不是最终上市的指导售价”。

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已经将消费者和其他友商胃口吊足的小米汽车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售价在没有正式发布之前,以这样的一个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未免也有点太草率了。关于小米汽车售价的话题,已经多次被热议,小米汽车的这波营销确实厉害,将悬念彻底保持到了最后不说,还在关键时间点上,再爆料出相关消息,继续保持热度。

虽然不能作为最后的依据,但上牌的价格也不会是随意编造的。至少指出了一定的范围,也恰恰是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更好让消费者猜测,还是雷军的那句话,“这次定价真的有点贵”。如果小米汽车真的高配会卖到36万元,你觉得这个价格高还是低呢?

#宝马奔驰合资公司成立获准#

阅读量:11万

事件回顾:1月2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根据欧盟合并条例,已批准梅赛德斯-奔驰(中国)与华晨宝马成立合资企业。该交易主要涉及中国电池动力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市场。欧盟委员会的结论是,鉴于对欧洲经济区的影响有限,相关交易不会引起竞争问题。

网友热议:

点评:新能源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普及程度和渗透率也越来越高,同时,消费者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这这样的大环境下,奔驰、宝马两家联手在中国市场建立超级充电桩网络,无疑对双方和消费者都是一个好事。

这样的强强联手合作也可以看做是发展的必然,作为基础设施,充电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超级充电桩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构建覆盖更广、更高效便捷的超级充电桩是当下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再次提升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好感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奔驰、宝马的联手也可以看做是在中国市场上的抱团取暖,在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最激烈。但二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却与全球知名汽车厂家的头衔有点不相匹配,眼看着市场份额被昔日的“小弟”抢走,当大哥的自然心有不甘。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当然不会就这样拱手想让。所以面对压力和竞争,双方选择了合作,联手,共同接受挑战。单打独斗必然不可取,因为构建超充网络是一个投入巨大、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报慢的产业,前有车,后有辙。长安、吉利、江淮等车企与蔚来的换电合作就是最佳例证。如此,奔驰和宝马的合作,也能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加快推进超充网络建设,尽早获利。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利大于弊,标准化和规范化正是这样大厂的强项,这对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