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回乡见闻 感受经济的“烟火气”

前言

节前,团队成员讨论到一个有趣的工作,回乡调研,用心感受中国经济的脉搏,用一手信息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大家做得都很用心,反馈回来的案例信息生动活泼,而且有不少共性的特征。

我们将其中的内容,摘了些片段展示如下,或许能与其他领域互相印证,给我们龙年的投资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辞旧迎新、开市大吉,愿您在新的一年阖家幸福、诸事顺遂、业绩长虹!

赵伟敬上

2024.2.17

回乡旅程1:上海→中部三线城市

见闻关键词:出行人流密集、商圈人满为患、对股市无感

人流密集是今年出行最直观感受。今年春运,虹桥火车站人流极为拥挤,抵达候车厅时发现连贵宾候车室门口都排起了队伍。后从新闻了解,2月8日当天,上海虹桥站预计单日客发量达39.8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或许与去年因疫情未能回乡的人今年密集返程有关。春节后,返回上海的路程依然拥挤,几位好友因购票紧张,选择提前从家乡返回外地。

春节期间家乡几处商圈均人满为患,餐饮、服装、金银首饰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此次回乡,明显感受到家乡消费价格比一线城市低了不少。过年期间在外与亲戚聚餐,13个人订下1500元的春节套餐,人均比上海便宜近40%,菜品虽不如上海精致,但胜在量大实惠。再以瑞幸咖啡这类标准化产品为例,几家店的咖啡价格约在14-18元,上海则普遍在19-25元之间,便宜约25%-30%。家乡出租车起步价常年维持在6元,比上海低了8元。作为三线城市,城东打车到城西也仅需30多元。

大家对经济、股市普遍无感。家乡好友就业普遍集中于国企、事业单位,包括银行、小学或初中老师、公务员、卷烟厂等国有企业等,基本无人在制造业工作。每月薪资多数集中在2000元到4000元左右,在银行工作的好友工资稍高,若算上公积金,也能达到5000元左右,足够满足日常开销。

餐叙话题,中老年亲戚谈论最多的是养老金,年轻人则是两大话题:买房、生孩。可能与工作单位性质有关,大部分好友对经济好坏没有感知,生活也未明显受到经济的影响,大家也了解今年股市比较差,但影响较低,亲属好友主要的理财方式依旧是银行存款。

回乡旅程2:上海→西部旅游城市→中部二线城市

见闻关键词:游客众多、高层林立、慢就业

春节前跟父母提议去春节假期去旅行,没想到通常只愿在家过年的父母,今年反常同意。可能是因为疫情几年,过年也更多是线上拜年,春晚也更加无聊,父母终于想通出去转转。虽然是春节,游客还是非常多,导游反映当地旅游似乎没有淡季。跟团游通常要早起,避免拥挤排队,但即便7点半到达景点,人似乎也没有少,排队大概又排了20分钟,后续去其他景点也是乌泱泱很多人,拍照也没有空隙,只能以众多游客为背景。

在当地几个旅游城市打车吃饭没有感受到物价与上海有太大差异,网约车价格与上海相似,饭馆人均一般也要80左右。当地一些城市道路建设有待完善,路上都经历过严重的堵车,虽说有人多的缘故,但有许多关键道路也比较窄。旅行中见到很多自驾游,甚至有非常遥远省市的车与我们大巴并行,现在的旅行自由行、自驾游似乎逐渐增多。

回到家乡,首先的感受是家乡基建比较完善。自上大学以来家乡就在持续修路完善基建,建设高架桥、快速道、地铁、高铁站、新的飞机场等,虽然很多高架略影响城市的美观,但不得不承认一些重要干道等大多数畅通无阻。同时,家乡的高层楼盘非常多,从飞机场到家,一路上基本都是高层住宅楼,而且有些还未完工。

咨询亲戚,家乡当前房价似乎回到了2019年水平。亲朋2019年买的房子,现在想要出售,挂牌价与当年差异不大,且现在还未出售掉。据了解,家乡和同省一些三线城市楼盘工期延后的也有很多,家乡郊区的延期比较多,而三线城市一些高大上的楼盘交付已延期三四年。由于延期风险,现在大家似乎对购买期房较为谨慎,买房更喜欢现房,且价格确实在下滑,同样的二手房2023年比2022年下滑了大概10%。

此外,青年毕业生慢就业情况变得更为普遍。很多亲戚孩子毕业选择慢就业,在家里待着考研或者考公,并且家长和孩子都做好了考三四年才能考上公务员或者好的研究生的心理准备。同时,不仅一线城市婚恋市场严峻,家乡婚恋市场也比较难。身边好友基本年年吐槽各种奇怪相亲对象,且不到30的单身女性相亲会介绍二婚男性...

回乡旅程3:上海→东部县城云拜年

见闻关键词:县城幸福指数较高

今年留在上海过年的人似乎并不是很少,晚上周围居民楼亮灯的比例约在2到3成,不过由于外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总体还是颇为冷清,年三十到初四期间,街上行人和车辆寥落,近两年虹口新的人气商场太阳宫里的商铺也没什么顾客,仅适合聚餐的餐厅尚算热闹。福州路的上海书城倒是挤满了人,奶茶店现场下单需要等待1小时以上,上海的读书氛围还是很好的。

家乡是全国百强县,近几年稳居全国前十,被誉为“小家电之都”。总体了解下来,2023年欧洲进口需求下滑明显,较为依赖欧洲订单的企业相对困难,而印度的进口需求依然旺盛,产品主要面向印度的企业经营形势良好。规模较大的企业目前相对谨慎,投资信心相对较弱。而小微企业在及时调整方向和策略的情况下多数经营形势良好。一方面,小家电、小商品出口的压力相对较小,即使欧美的需求减少,也较易通过“一带一路”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的需求进行填补,抗风险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小家电、小商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也不易受到欧美的打压和限制,受制裁的风险相对较小。

春节期间,当地商场人头攒动,餐饮娱乐基本满座,亲子购物也都有较好的人气。烟花爆竹似乎比往年更加热闹。总的来看,县城的经济活力明显更足,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地人民总体幸福指数较高,购买意愿较强,购买力持续提升,不仅没有出现消费降级,甚至还在消费升级(例如购买山姆会员店的优质商品似乎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回乡旅程4:上海→东部县级市

见闻关键词:家乡应有尽有、景区人山人海、吃饭等位较长

回到家时,表嫂告诉我家乡应有尽有,在享受生活方面并不比大城市差多少。不过,从餐厅大厨的厨艺来看,整体上小县城的佳肴口味还是比大城市稍微逊色一些。亲友拜年方面,我记得以前每逢过年都很忙,走亲访友拜师,但是,今年我明显感受网络拜年与朋友见面拜年变少了,或许大家都更想安安静静好好休假几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已不再是传统的团圆与守岁,而是成为了出门旅游过年的时节。人们越来越追求美好的生活,而这种需求的增长正是推动春节旅游热潮的原因之一,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各种丰富多样的需求也得到了充分满足。无论是国内景点还是海外度假,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尤其是一些热门景区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商场、超市、餐厅等各种服务业都处于繁忙的状态,人流络绎不绝,街道上热闹非凡,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比如,我春节前两天分别去了南京和无锡吃饭,因为人多,代价是等位1小时。无论是去南京还是去反方向的无锡,都能看到很多沪牌车,可能大家热衷于到处浪吧。

回乡旅程5:上海→中部四线城市

见闻关键词:房租明显回落、网红品牌随处可见

回乡感触很深的是,疫后房租明显回落,近两年更是如此。这次回家,听妈妈说起,老房子已经空置了3个月。这可能是低能级城市的“通病”,一波“城镇化”后“透支”了部分的买房需求,叠加疫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租房市场更为“惨淡”。假日期间,听妈妈谈起,老房子小区沿街的门面房,年租金已经降到5万左右了,基本上较我读高中时的水平“砍”掉一半以上。

现在开设“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美食广场等,无论是摊位摆放,还是就餐环境都有很明显的改善,但也缺少了那么一点记忆中的“烟火气”。当地的特色在以另外一种方式传承的同时,“新”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例如,霸王茶姬、LINLEE等近年“网红”品牌在市区也能随处可见,星巴克、瑞幸、海底捞等也在加速布局。除了连锁品牌外,一些新颖的烘焙屋、蛋糕坊、咖啡店也明显增加,感觉城市“年龄”向年轻化倾斜,可能和部分年轻人返乡就业等有关。

回乡旅程6:上海→东部县城

见闻关键词:观影需求旺盛、部分项目延期

大年初一,家乡新营业的商业广场人头攒动,五家电影院也无法满足年初一的观影需求,提前三天买票已只剩下边边角角的位置。点一杯奶茶更是跑了三家店,还需要等上200多号。兴国寺门前的广场上,套圈、小吃、卡丁车琳琅满目,鞭炮、烟花声不绝于耳。大年初五,我与好友一起看灯会,四车道的路仅允许行人出行,距离1公里便已被人流堵满,仅能缓慢通行。烟花盛宴放了15分钟;近处草坪上还有DJ打碟,供大家娱乐。

家乡却又是落寞的。我是腊月二十八返家的,高铁站返家的车上,经过工业园区、新城区,直至老城区的家中。过去重污染的火电厂、木制品工厂均已拆除,但地仍废弃着,荒草蔓生,在冬日里透露着一丝荒凉;只有一些生产风车叶片的工厂仍在动工。新城区高层住宅林立,但入住率却并不好看。那些住宅在2010年前后陆续动工,但城镇化的过程却并不是线性的,城镇人口在我初上研究生时达到顶峰的30万,“烂尾问题”随后便成为了县城的一大问题。新城区还新建了很多小学、中学,但今年全县新生儿数量仅2000人。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去了一趟新建的景点园区,爸爸在车上兴冲冲地展示着半年前郁郁葱葱树木间点缀着亭台楼阁的照片,说当时还在施工中,如今应该更好看了。但到了实地,却已是停工半年的工程。泥泞的道路、紧闭的大门、荒芜的楼阁、萋萋的芦苇,不少游客均慕名而来,又败兴而归。也有人在空地上点了支烟火,烟火划过天空,又快速熄灭。也许和县城的人流一样,短暂的喧闹后,又归于静寂。

回乡旅程7:上海→东部旅游城市

见闻关键词:机酒价格飙升、地产修复较好

由于多数市民祖籍在其他市县、省外客群集中流入一些旅游城市,春节期间的当地市区十分“冷清”,年二十八前后商圈客流已明显减少、早餐店等私营商铺陆续歇业,与其他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春节期间,当地高档酒店价格高至8500元/晚、较淡季价格增长10余倍,节前部分上海直飞航班经济舱价格高达5000元,节中节后航班供不应求、票价涨至2万元。

同时,另外一份数据或许更加“引人注目”。2023年该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39.7%、两年复合同比0.6%,明显好于全国水平的-8.5%、-16.8%。

该省商品住宅销售明显好于全国,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2016-2022年间,该省实施了较为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商品住宅开发、加快库存去化。二是2022年末“金融16条”发布后,该省跟进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公开发布的政策来看,该省在2023年年底确认放松限购,“风向标”省会限售年限“五改二”,多孩家庭购买商品房可增加一套。和市场从业人员沟通下来,政策松动的“体感”十分明显。三是“自贸港”概念、度假投资购房等对该省商品住宅需求形成了较为有力的支撑。目前该省政府正全力为“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部署相关准备工作,政策预期叠加新一轮限购政策放松,2023年一些旅游城市商品房销售反弹幅度最大。

回乡旅程8:上海→中部三线城市

见闻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房价回落

调研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在外务工的手艺人,二是本地基建工程分包商,两个群体均感受到了经济温度的变化。在外务工的手艺人主要是室内装潢,业务景气度与房地产业高度相关,近些年“产能利用率”每况愈下,务工地点整体南迁。上世纪末开始主要在东北务工,10多年前开始感受到东北经济走弱,近些年开始南迁,如山东、江浙沪等地,有的一年流转三、五个城市,充分反映出了农民工就业问题,转弱的趋势或仍将延续;本地承接的工程主要与修路、架桥等基建有关,认为2023年是近5年来最差的一年,对未来的展望也难言乐观。

房价慢跌了近3年,累计降幅已超过20%,甚至已经低于某些县城,且仍未看到止跌的迹象。若100万的房子跌至80万,或相当于一个农村家庭2年的净储蓄(按两个劳动力计算)。在房地产价格下行预期当中,借款人提前还贷的意愿会压制其它消费,形成一个相互强化的“坏的循环”。看了几个新楼盘,多数半年前开盘的楼盘仍有可供出售的房源,均以打折、送车位、送家用电器等方式促销。由于“保交楼”问题的存在,普遍倾向于现房、而非期房。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