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下一个十年
随着 Vision Pro 逐步解锁测评,大家对苹果这款新设备的好奇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起伏:
先是极其兴奋,再是平平无奇,最后是 Meh,和 Meta Quest 也没什么不一样。
从我的观点出发,与其说这款产品没那么苹果,不如说这二十年间硅谷和供应链的关系走的很快(以至于钞级大厂就算啥都不会也可以在五年内折腾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产品),以及新时代传媒极速踢掉传统媒体的速度走的也很快。 如果把 iPhone 3G 放到今天来发布的话,大家的评价可能比 VP 还低。每一款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就不是好用的存在,大家要学会从里面看到未来。
我个人旗帜鲜明地认为,
VP 是苹果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一场豪赌。它没那么出挑因为掌舵人再也不是乔布斯,但这也没什么坏事,个体尚且不能活在过去,何况一个商业组织。
既然说了豪赌,就意味着今天的苹果是会有赌输的可能的,而且从这个业务出发我还可以给到一个结论:近两年苹果的财报应该不会太好看,因为哪怕牺牲了一部分增长的基本盘,VP 的战略权重也一定是最高的,没有之一。
我会从三个核心关键点出发跟大家阐述为什么这个笨重的玩意儿会代表苹果的下个 Alpha。
一、空间计算设备
对于苹果这家公司来说,拟定产品的定语比绝大多数科技厂商都要严肃的多。从本质上来讲 VP 就是一个 VR 设备,但苹果并没打算把它往 Virtual Reality 的方向去引。除了触感设备外,VP 具备了绝大多数实现 VR 功能的能力,但它可以做到不代表苹果靠它发展。
VR 这个事情一直以来都不赚钱,Meta 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没折腾出个护城河多深的生态。
这个行业去中心化的程度是很高的—甚至连交互体验和硬件体系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各家往往只能遵循一些非常基础的人体工学和生物学原则,在现有技术方案的限制下做一些沉浸式的游戏或应用体验,而且基本上都必须基于他们在 2D 显示空间里的母体运作。极少数极少数开发能力很强的厂商(比如 Valve)可能会在上面做类似 Alyx 之类的杀手级大作,但大家也看到了,这么多年就这么一款。
苹果的「空间计算」概念其实说白了也是这种逻辑的延伸:它就是 iOS/iPad OS/Mac OS 在 3D 空间里的再移植,但它比 VR 的应用体量要轻很多,且应用范围也要广很多。当你带上 Quest 的时候,你脑海里想的就是我要在 Quest 的应用里找哪些东西来用来尝试;
对苹果用户来说,范围就变成了:
之前苹果设备上的那些 App。
它就和今天苹果生态下绝大多数设备一样,属于 90% 生产力结合 10% 多媒体娱乐的存在。但它比起之前的 i 家设备和 Mac 设备来说,又多了一个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多端合一。
这就是下面我会讲到的另一个重点。
二、Vision OS
打开 Vision OS,你的绝大多数原生应用其实就是 iOS/iPad OS 的 VP 移植物。由于头显搭载了 M2,因此这些应用是可以在本地环境里直接运作的;到了 Macbook 的环节,VP 则化身变成了一个镜像显示器,因为 MBP 已经开始在跑 M3 Pro 或者 Ultra 处理器了,两者存在代际上的性能差异。
但,事情真的会一直这样吗?
第一代的 VP 其实从交互上来讲是苹果过往很多设备的大数据集合体:它的指引 UI 最早的试验田是 Apple TV,只不过那时候交互方式是触摸板指引而不是目光注视(但核心逻辑是一样的);它的手势感知与决策动作要靠 Apple Watch,不然它一整个交互探测区不会像今天那么广。
你把手放在大腿上都能实现基础交互的前提是系统已经通过足够多的数据确定这些动作只会有极低误操作的可能性,而要实现这一点没有比 Apple Watch 更适合的数据搜集器了;最后就是空间音频,Airpods 系列在提供这个功能时也同样内置了对应的处理芯片,你可以理解为它就是 VP 的音频组件一直在 Beta 版运作的状态,正式版无非只是换了一个封装体系换成了外扬声设计。
苹果一直都在为这个系统做着底层的数据搜集和探索。上面我们提到的是交互,
那么从应用层面呢?
显然,苹果自家三大移动/桌面端 Hybrid 系统就成了最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在 14 年我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将来的苹果肯定会想办法把 xx OS 最终化为一个整体,当前的限制不过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和桌面运算体系的基础架构不相兼容。十年过去了,如今阻止 iOS/iPad OS 和 Mac OS 最后的瓶颈只有较为纯粹的算力差异,而 VP 的使命就是把这最后的差异也彻底抹掉。
Vision OS 的终极愿景就是成为苹果的 All-in-one OS。
为什么现在大家经常说苹果的系统 Bug 频出?为什么大家经常吐槽今天的苹果拍照被对手超过?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苹果手机几年过去了都长一个样?因为苹果并没把真正的精力放在移动端设备的优化迭代上。和猛冲摄像头算法(也就是常规语境下手机硬件竞争的核心功能)相比,苹果的业务重心是算力平台一体化,哪怕作为普通群众当下的感知度是 0。
你可以理解为最近几年的 iPhone 其实就是同一款手机,苹果一直在做基础的算力进化 ------ 直到它和 VP 上市时的算力差异小到可以共生就好。而从摄像的角度来说,各大厂商在卷传感器卷软件算法的时候,苹果的重点却放在 3D 空间摄影和超高清/高对比度视频拍摄上,这也是一个非常纯粹的 VP 向业务选择,他们要确保当 VP 普及的时候,绝大多数用户拍摄的照片/视频是可以在三维空间里无损体验的。
MacBook 系列则刚好反过来,它代表的是未来 VP 的算力上限。Macbook Air 已经实现无风扇运作了,MBP 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届时 VP 就可以凭借充足的冗余实现算力解耦。为啥苹果一直在淡化基于 x64 体系的 Mac 系列?因为从业务上来讲,这不是未来所必需的算力业务了,它和 VP 并没有啮合关系。超级专业化的市场,他们是打不过英伟达的。
Vision OS 的未来也意味着,你只要买一个 Vision Pro,就可以实现上述所有硬件设备都在做的事情。它重,它性能还不够强,它的部分交互有点莫名其妙,这都没问题。重要的事情是再过几年,苹果的客户一定会考虑买一台 One-for-all:iPhone 的摄像品质,全系列兼容的 App 体系,AirPods 的空间音频,(可能)能达到一天的续航和(可能)缩小一半的体积。
它不是一款能取代上述任何一款设备的设备,但它却很可能与他们共存。
这就是 Vision OS 的终极愿景。在实现它之前,它面临的困难,比如生态问题和体验问题,肯定都是一座座大山,甚至多年之后也未必能完善解决。
但,苹果的豪赌就在于赌赢了,这款设备可以实现苹果用户接近 1:1 比例的增购。
硬件的问题受到时代限制,发展的速率不会太快。但,苹果在这两年需要在 App Store 找到 Vision OS 的增长突破口,没有明星 App 就没有新生态。
三、App Store
VP 在 App Store 的路径和任何一家 VR 设备制造商都不一样,它的愿景是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 XR 应用资源和变现手段。
然而实现这个愿景,却需要 5-10 年的应用爬升才能实现:
先有,到爆,再到民主化建设。
生产力软件的部分其实他们要包圆的难度并不算大,基本上,VP 在前两年服务的都是专业级创作者/产业链相关人员,这部分应用可能早在硬件发布之前就已经浸淫在 SDK 环境里了,上市无非是做个姿态而已。
各路网红宣传的苹果/微软办公三件套纯粹是个噱头来的,刚出来压根就没人会真的用 VP 干案头工作,效率奇低。
多媒体应用这部分就值得说道一下了。所谓多媒体,一般涵盖了几个业务板块:
流媒体,涵盖电影/电视剧/记录片/直播节目/音乐/有声节目等;
新世代数字化传统媒介,比如书刊/杂志/报纸等,但这部分媒介有没有 VP 都差不多,后面不表;
还有就是苹果姗姗入场的桌面端游戏。
在这部分业务中,苹果收获了 50/50 的结果。
新派巨头如 Spotify 和网飞提前 Say no,老钱如迪士尼派拉蒙倒是乐得上船。出现这个现象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回到我们在本部分最开始所说的,VP 的目标用户到底是谁?对前两者来说,移植自家的应用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但 VP 化是一个收益极小的事情,退一万步讲你只要在 VP 里可以下载 iPad 端 APP 就好了。
Spotify 和网飞的内容分发体系其实并不复杂,入场的核心健康度指标就是 OS 的装机量。在当前,就算每一个买了 VP 的用户都订阅了这两款 APP,总的数字都是可以直接忽略的存在。
迪士尼和派拉蒙作为最近进场拥抱流媒体的老钱,身份会更加特殊点:除了完全基于流媒体体系产出的作品分发之外,他们还有为数众多的 TV 端内容阵容(比如体育赛事直播/头部院线电影等)和 IP 衍生物,这部分的流媒体内容做沉浸式体验是可以让 VP 成为新的消费端的。同时,做好这个业务也需要他们自己作为种子开发用户花费很长时间在单一稳定平台上持续地迭代才行。
对苹果而言,越来越多类似迪士尼和派拉蒙这样商业模式的传媒公司一定会在萌芽期选择入局,为的就是在 VR 生态这个次世代战役里占据主动权。
我还可以大胆再预测一下,这两家公司可能很快就会在自家的娱乐生态里引入 VP 作为交互式体验的重要道具。
最后也是对 VP 来讲最难啃的骨头,
就是游戏。
最近苹果开始拥抱头部游戏厂商开始进攻之前没怎么用心的桌面端游戏领域就是为了让 VP 在游戏这个生态上可以拥有自己的杀手级桌面游戏登陆:它必须成熟如当年水果忍者或者愤怒小鸟一样充分利用 VP 的全新交互和沉浸式体验实现流量破圈的效果,同时商业化的部分要尽可能贴近成熟游戏发行厂商的路数而不是手游氪金流(就算真要搞这套,也得先把生态养起来)。
游戏早在 Quest 的时候就已经对 VR 业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到了 VP 这个阶段,苹果对它的要求会变得非常高:
比如说,你至少得是个成熟的作品。
为什么 Quest 的装机量上来但却很少有杀手级的作品?因为它上量靠的主要是销售渠道而不是 C 端消费者。一个不依赖消费者需求诞生的硬件体系注定是不会在软件生态上有太多建树的,就算有也是以量换市场。这也是为什么 Quest 的商城里充斥着 Demo 一样的作品,大部分作品的新鲜感不会超过 30 分钟。说句难听点,Quest 给商城里的 VR 大作战用体验是最好的。
Vision 系列(包括 Pro)以后在 App Store 里权重是和 Mac OS 一样重的,消费者业务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苹果而言,这是一个切走传统游戏厂商一大块蛋糕的好时机,原因有以下几点:
M 系列处理器的图像性能已经逐步追上了基于 X64 架构的游戏机显示核心,移植不再具有先天的性能壁垒;
传统游戏主机厂更愿意向自家第一方作品倾斜,大部分第三方厂商需要更多其它有影响力的平台协助分发旗下的作品回本;
手游用户的规模和消费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已充分得到了证实,从 iOS 的角度出发,跨 VR 的生态迁移具有巨大的用户池优势;
这个业界里装机量最大的 Quest,生态很拉胯,竞争胜算大。
当然达成这四点也对苹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他们必须拿出足够的 App Store 资源倾斜说服各大厂商愿意往自家架构移植游戏;
他们必须在 App Store 出让自己的部分议价权让厂商能拥有更高的获利能力(比如最近的第三方付费权限问题,好消息是他们在解决,坏消息是解决的不咋地);
他们必须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让手游玩家的 VR 属性暴露,形成新的人群增长;
他们必须对 Quest 在短期内形成巨大的销售优势,才能保证在 VR 的圈子里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实现 1,2 和 3 的持续循环。
其中前两点苹果在整个游戏业界里向来风评都很差,也是我认为他们最有可能掉队的两个问题点。
但如果考虑到苹果多端合一的野心,如果非要找一个关键时间点和游戏厂商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那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
众所周知,苹果在 PC/家用机的一整个黄金时代里都是缺席状态,重心完全放在手游上。现在问题来了,Vision 系列它就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客厅娱乐硬件(至少 Pro 肯定是),这最后一个战场,想不想它都得打。
最后是结论。
多端合一的空间计算设备,多端合一的系统,多端合一的 App Store。Vision Pro 是苹果这么多年以来最为冒险的一个业务,它的胜利建立在业界品类的突破性成长上(和当时移动互联网的打法差不多)而不是对手竞争或者供应链优势上。这是库克在苹果任上需要解决的究极增长难题,而我也无法在当下给出极度看好或者看衰的意见,因为连苹果自己都没有老路子可走,我们又如何去借鉴前人的经验?
但在今时今日的科技公司里,苹果是唯一一家敢于迈出自家基业大门这一步的企业,我对此表示 Respect。
先是极其兴奋,再是平平无奇,最后是 Meh,和 Meta Quest 也没什么不一样。
从我的观点出发,与其说这款产品没那么苹果,不如说这二十年间硅谷和供应链的关系走的很快(以至于钞级大厂就算啥都不会也可以在五年内折腾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产品),以及新时代传媒极速踢掉传统媒体的速度走的也很快。 如果把 iPhone 3G 放到今天来发布的话,大家的评价可能比 VP 还低。每一款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就不是好用的存在,大家要学会从里面看到未来。
我个人旗帜鲜明地认为,
VP 是苹果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一场豪赌。它没那么出挑因为掌舵人再也不是乔布斯,但这也没什么坏事,个体尚且不能活在过去,何况一个商业组织。
既然说了豪赌,就意味着今天的苹果是会有赌输的可能的,而且从这个业务出发我还可以给到一个结论:近两年苹果的财报应该不会太好看,因为哪怕牺牲了一部分增长的基本盘,VP 的战略权重也一定是最高的,没有之一。
我会从三个核心关键点出发跟大家阐述为什么这个笨重的玩意儿会代表苹果的下个 Alpha。
一、空间计算设备
对于苹果这家公司来说,拟定产品的定语比绝大多数科技厂商都要严肃的多。从本质上来讲 VP 就是一个 VR 设备,但苹果并没打算把它往 Virtual Reality 的方向去引。除了触感设备外,VP 具备了绝大多数实现 VR 功能的能力,但它可以做到不代表苹果靠它发展。
VR 这个事情一直以来都不赚钱,Meta 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没折腾出个护城河多深的生态。
这个行业去中心化的程度是很高的—甚至连交互体验和硬件体系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各家往往只能遵循一些非常基础的人体工学和生物学原则,在现有技术方案的限制下做一些沉浸式的游戏或应用体验,而且基本上都必须基于他们在 2D 显示空间里的母体运作。极少数极少数开发能力很强的厂商(比如 Valve)可能会在上面做类似 Alyx 之类的杀手级大作,但大家也看到了,这么多年就这么一款。
苹果的「空间计算」概念其实说白了也是这种逻辑的延伸:它就是 iOS/iPad OS/Mac OS 在 3D 空间里的再移植,但它比 VR 的应用体量要轻很多,且应用范围也要广很多。当你带上 Quest 的时候,你脑海里想的就是我要在 Quest 的应用里找哪些东西来用来尝试;
对苹果用户来说,范围就变成了:
之前苹果设备上的那些 App。
它就和今天苹果生态下绝大多数设备一样,属于 90% 生产力结合 10% 多媒体娱乐的存在。但它比起之前的 i 家设备和 Mac 设备来说,又多了一个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多端合一。
这就是下面我会讲到的另一个重点。
二、Vision OS
打开 Vision OS,你的绝大多数原生应用其实就是 iOS/iPad OS 的 VP 移植物。由于头显搭载了 M2,因此这些应用是可以在本地环境里直接运作的;到了 Macbook 的环节,VP 则化身变成了一个镜像显示器,因为 MBP 已经开始在跑 M3 Pro 或者 Ultra 处理器了,两者存在代际上的性能差异。
但,事情真的会一直这样吗?
第一代的 VP 其实从交互上来讲是苹果过往很多设备的大数据集合体:它的指引 UI 最早的试验田是 Apple TV,只不过那时候交互方式是触摸板指引而不是目光注视(但核心逻辑是一样的);它的手势感知与决策动作要靠 Apple Watch,不然它一整个交互探测区不会像今天那么广。
你把手放在大腿上都能实现基础交互的前提是系统已经通过足够多的数据确定这些动作只会有极低误操作的可能性,而要实现这一点没有比 Apple Watch 更适合的数据搜集器了;最后就是空间音频,Airpods 系列在提供这个功能时也同样内置了对应的处理芯片,你可以理解为它就是 VP 的音频组件一直在 Beta 版运作的状态,正式版无非只是换了一个封装体系换成了外扬声设计。
苹果一直都在为这个系统做着底层的数据搜集和探索。上面我们提到的是交互,
那么从应用层面呢?
显然,苹果自家三大移动/桌面端 Hybrid 系统就成了最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在 14 年我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将来的苹果肯定会想办法把 xx OS 最终化为一个整体,当前的限制不过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和桌面运算体系的基础架构不相兼容。十年过去了,如今阻止 iOS/iPad OS 和 Mac OS 最后的瓶颈只有较为纯粹的算力差异,而 VP 的使命就是把这最后的差异也彻底抹掉。
Vision OS 的终极愿景就是成为苹果的 All-in-one OS。
为什么现在大家经常说苹果的系统 Bug 频出?为什么大家经常吐槽今天的苹果拍照被对手超过?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苹果手机几年过去了都长一个样?因为苹果并没把真正的精力放在移动端设备的优化迭代上。和猛冲摄像头算法(也就是常规语境下手机硬件竞争的核心功能)相比,苹果的业务重心是算力平台一体化,哪怕作为普通群众当下的感知度是 0。
你可以理解为最近几年的 iPhone 其实就是同一款手机,苹果一直在做基础的算力进化 ------ 直到它和 VP 上市时的算力差异小到可以共生就好。而从摄像的角度来说,各大厂商在卷传感器卷软件算法的时候,苹果的重点却放在 3D 空间摄影和超高清/高对比度视频拍摄上,这也是一个非常纯粹的 VP 向业务选择,他们要确保当 VP 普及的时候,绝大多数用户拍摄的照片/视频是可以在三维空间里无损体验的。
MacBook 系列则刚好反过来,它代表的是未来 VP 的算力上限。Macbook Air 已经实现无风扇运作了,MBP 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届时 VP 就可以凭借充足的冗余实现算力解耦。为啥苹果一直在淡化基于 x64 体系的 Mac 系列?因为从业务上来讲,这不是未来所必需的算力业务了,它和 VP 并没有啮合关系。超级专业化的市场,他们是打不过英伟达的。
Vision OS 的未来也意味着,你只要买一个 Vision Pro,就可以实现上述所有硬件设备都在做的事情。它重,它性能还不够强,它的部分交互有点莫名其妙,这都没问题。重要的事情是再过几年,苹果的客户一定会考虑买一台 One-for-all:iPhone 的摄像品质,全系列兼容的 App 体系,AirPods 的空间音频,(可能)能达到一天的续航和(可能)缩小一半的体积。
它不是一款能取代上述任何一款设备的设备,但它却很可能与他们共存。
这就是 Vision OS 的终极愿景。在实现它之前,它面临的困难,比如生态问题和体验问题,肯定都是一座座大山,甚至多年之后也未必能完善解决。
但,苹果的豪赌就在于赌赢了,这款设备可以实现苹果用户接近 1:1 比例的增购。
硬件的问题受到时代限制,发展的速率不会太快。但,苹果在这两年需要在 App Store 找到 Vision OS 的增长突破口,没有明星 App 就没有新生态。
三、App Store
VP 在 App Store 的路径和任何一家 VR 设备制造商都不一样,它的愿景是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 XR 应用资源和变现手段。
然而实现这个愿景,却需要 5-10 年的应用爬升才能实现:
先有,到爆,再到民主化建设。
生产力软件的部分其实他们要包圆的难度并不算大,基本上,VP 在前两年服务的都是专业级创作者/产业链相关人员,这部分应用可能早在硬件发布之前就已经浸淫在 SDK 环境里了,上市无非是做个姿态而已。
各路网红宣传的苹果/微软办公三件套纯粹是个噱头来的,刚出来压根就没人会真的用 VP 干案头工作,效率奇低。
多媒体应用这部分就值得说道一下了。所谓多媒体,一般涵盖了几个业务板块:
流媒体,涵盖电影/电视剧/记录片/直播节目/音乐/有声节目等;
新世代数字化传统媒介,比如书刊/杂志/报纸等,但这部分媒介有没有 VP 都差不多,后面不表;
还有就是苹果姗姗入场的桌面端游戏。
在这部分业务中,苹果收获了 50/50 的结果。
新派巨头如 Spotify 和网飞提前 Say no,老钱如迪士尼派拉蒙倒是乐得上船。出现这个现象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回到我们在本部分最开始所说的,VP 的目标用户到底是谁?对前两者来说,移植自家的应用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但 VP 化是一个收益极小的事情,退一万步讲你只要在 VP 里可以下载 iPad 端 APP 就好了。
Spotify 和网飞的内容分发体系其实并不复杂,入场的核心健康度指标就是 OS 的装机量。在当前,就算每一个买了 VP 的用户都订阅了这两款 APP,总的数字都是可以直接忽略的存在。
迪士尼和派拉蒙作为最近进场拥抱流媒体的老钱,身份会更加特殊点:除了完全基于流媒体体系产出的作品分发之外,他们还有为数众多的 TV 端内容阵容(比如体育赛事直播/头部院线电影等)和 IP 衍生物,这部分的流媒体内容做沉浸式体验是可以让 VP 成为新的消费端的。同时,做好这个业务也需要他们自己作为种子开发用户花费很长时间在单一稳定平台上持续地迭代才行。
对苹果而言,越来越多类似迪士尼和派拉蒙这样商业模式的传媒公司一定会在萌芽期选择入局,为的就是在 VR 生态这个次世代战役里占据主动权。
我还可以大胆再预测一下,这两家公司可能很快就会在自家的娱乐生态里引入 VP 作为交互式体验的重要道具。
最后也是对 VP 来讲最难啃的骨头,
就是游戏。
最近苹果开始拥抱头部游戏厂商开始进攻之前没怎么用心的桌面端游戏领域就是为了让 VP 在游戏这个生态上可以拥有自己的杀手级桌面游戏登陆:它必须成熟如当年水果忍者或者愤怒小鸟一样充分利用 VP 的全新交互和沉浸式体验实现流量破圈的效果,同时商业化的部分要尽可能贴近成熟游戏发行厂商的路数而不是手游氪金流(就算真要搞这套,也得先把生态养起来)。
游戏早在 Quest 的时候就已经对 VR 业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到了 VP 这个阶段,苹果对它的要求会变得非常高:
比如说,你至少得是个成熟的作品。
为什么 Quest 的装机量上来但却很少有杀手级的作品?因为它上量靠的主要是销售渠道而不是 C 端消费者。一个不依赖消费者需求诞生的硬件体系注定是不会在软件生态上有太多建树的,就算有也是以量换市场。这也是为什么 Quest 的商城里充斥着 Demo 一样的作品,大部分作品的新鲜感不会超过 30 分钟。说句难听点,Quest 给商城里的 VR 大作战用体验是最好的。
Vision 系列(包括 Pro)以后在 App Store 里权重是和 Mac OS 一样重的,消费者业务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苹果而言,这是一个切走传统游戏厂商一大块蛋糕的好时机,原因有以下几点:
M 系列处理器的图像性能已经逐步追上了基于 X64 架构的游戏机显示核心,移植不再具有先天的性能壁垒;
传统游戏主机厂更愿意向自家第一方作品倾斜,大部分第三方厂商需要更多其它有影响力的平台协助分发旗下的作品回本;
手游用户的规模和消费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已充分得到了证实,从 iOS 的角度出发,跨 VR 的生态迁移具有巨大的用户池优势;
这个业界里装机量最大的 Quest,生态很拉胯,竞争胜算大。
当然达成这四点也对苹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他们必须拿出足够的 App Store 资源倾斜说服各大厂商愿意往自家架构移植游戏;
他们必须在 App Store 出让自己的部分议价权让厂商能拥有更高的获利能力(比如最近的第三方付费权限问题,好消息是他们在解决,坏消息是解决的不咋地);
他们必须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让手游玩家的 VR 属性暴露,形成新的人群增长;
他们必须对 Quest 在短期内形成巨大的销售优势,才能保证在 VR 的圈子里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实现 1,2 和 3 的持续循环。
其中前两点苹果在整个游戏业界里向来风评都很差,也是我认为他们最有可能掉队的两个问题点。
但如果考虑到苹果多端合一的野心,如果非要找一个关键时间点和游戏厂商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那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
众所周知,苹果在 PC/家用机的一整个黄金时代里都是缺席状态,重心完全放在手游上。现在问题来了,Vision 系列它就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客厅娱乐硬件(至少 Pro 肯定是),这最后一个战场,想不想它都得打。
最后是结论。
多端合一的空间计算设备,多端合一的系统,多端合一的 App Store。Vision Pro 是苹果这么多年以来最为冒险的一个业务,它的胜利建立在业界品类的突破性成长上(和当时移动互联网的打法差不多)而不是对手竞争或者供应链优势上。这是库克在苹果任上需要解决的究极增长难题,而我也无法在当下给出极度看好或者看衰的意见,因为连苹果自己都没有老路子可走,我们又如何去借鉴前人的经验?
但在今时今日的科技公司里,苹果是唯一一家敢于迈出自家基业大门这一步的企业,我对此表示 Respect。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