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ybertruck因何无缘国内?

要说车界的“鸽王”一哥,那绝对是特斯拉Cybertruck。

早在2020年,特斯拉中国官网就开启了Cybertruck预定通道,定金为1000元人民币,不过后来这一预订通道就被关闭了。

时间来到2023年9月份,Cybertruck的全球预订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同时,马斯克曾表示,到2025年,Cybertruck的产量可能会达到每年约25万辆。按照这一产能预估,若200万辆的订单全部实现交付,可能需要8年。

好消息是在2023年11月30日,Cybertruck终于在北美市场开启交付,不过坏消息是首批交付量仅有10辆。

而最近,特斯拉将8台Cybertruck运送至国内,同时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南京、杭州、西安、重庆8座城市开启亮相。对于国内翘首以盼的用户而言,这是否意味着Cybertruck快要进入国内了呢?


先别急,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说了:“特斯拉Cybertruck要想在中国合法上路会很难。”

好吧,难在哪呢?

01 车太硬,不见得真安全

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欧洲市场,限制Cybertruck最大的原因是无法符合行人碰撞保护,当然车体方面也可能不符合中国的交通法规。

从汽车行人保护的角度出发,这是一项基于保护行人安全的汽车技术标准。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标准技术要求等效采用GTR全球法规,该标准于2008年9月通过汽车标准委员会审查。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修订工作已于2019年申请国家强制性标准立项。


GB/T 24550-2009标准规定了汽车碰撞时对行人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试验项目包括行人儿童头型冲击器、成人头型冲击器、下腿形冲击器和上腿型冲击器分别撞击车辆前部结构。

比如在进行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时,要求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不大于19°,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移不大于6.0mm,小腿上端加速度应不大于170g。制造厂可指定宽度总计最大为264mm的保险杠试验区域,此区域的小腿上段加速度不大于250g。

再比如,在进行头型实验时,至少一半的儿童头型试验区域,HIC值应不大于1000。三分之二以上的成人头型和儿童头型合计的试验区域,HIC值应不大于1000。两个头型剩余区域的HIC值不大于1700。如果车辆只有儿童头型试验区域,三分之二以上的试验区域HIC值不大于1000,剩余区域的HIC值不大于1700。


HIC(head injury criterion)即头部伤害指标,以上为计算公式。其中a为测量出的合成加速度,以g为单位(1g=9.81m/s²);t1和t2为在冲击过程中的两个时刻(以s为单位),表示记录开始与记录结束两个时刻之间的某一段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HIC取最大值,其中t2-t1≤15ms。

既然有了标准,那我们再来看看Cybertruck为什么无法通过测试。

设计上,这确实是一台足够独特且与众不同的车子,而且车身的棱角真的可以用锋利来形容。除了形状,Cybertruck表面还采用了超高强度不锈钢材质,厚度达到1.8mm,无需喷漆即可拥有很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同时,这种材料还用于制造Space X火星星舰,能达到防弹能力。


玻璃,没错还有装甲玻璃,可抵御时速 112 公里/小时的棒球或四级冰雹的冲击,同时带来隔音工艺加成,让驾驶舱内部的静谧性进一步提升。

好了,可以看出Cybertruck似乎是为特工专门打造的,基本状态就是刀枪不入,因此也激发了不少海外媒体的测试激情。他们用铁锤、机枪来尝试摧毁Cybertruck,相比传统汽车,Cybertruck并没有被机枪击穿,仅留下了凹痕,完全不影响正常使用。


从车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材质保障了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坚固性,甚至日常打理都变得更加简单。但如果是人体、动物或者是其他车辆与Cybertruck发生碰撞,那后果几乎是毁灭性的。

与国内的顾虑相同,德国当局对Cybertruck的结构也存在疑虑,认为其无法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因为汽车的前保险杠和发动机盖需要发生形变才能在事故中吸收能量,以此来降低碰撞双方的伤害程度。而Cybertruck凭借棱角分明的线条造型和坚固的材料,对行人保护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会给路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TUV专家Stefan Teller表示,Cybertruck需要更改车身的基本结构,虽然乘客能感受到安全感,但实际上,却身处险境。在发生碰撞时,任何钢板都不会变形。相反巨大的力量将反馈到乘客身上,安全气囊也将失去作用。


这么看来,除非Cybertruck改变材料并优化车身结构,否则进入国内市场可能遥遥无期。

02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这么科幻的车?‍‍‍

也许不少人在见过Cybertruck之后,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事实上,这么想对吗?

从对的角度来看,这感觉有点类似“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实际上是“距离产生美”的一种延续。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熟悉感会降低我们的预期。也就是说,无论是人、事还是物,接触的时间越长,越熟悉,期望就会越低。

而“外来的和尚”会与你产生距离感,进而产生神秘感,刚好我们每个人都有“探索神秘”的内心需求,这种“好奇心”会不经意的改变你的判断,而这种“刺激”是“熟悉感”给不了的。所以,你会觉得国内汽车厂商无法造出“Cybertruck”。

但是,这样想也不对。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皮卡是绝对的小众车型,如果不是刚需,或者不喜欢这类车型,压根也不会出现在选购清单中。同时限行、15年强制报废等政策的限制,也进一步收窄了皮卡在国内的使用场景。

市场受限、政策受限、使用场景受限,不少厂商也不会把心思放在这类车型的研发和生产上。看看我们生产的皮卡车型,无论是种类、大小还是性能,都和美系皮卡有不少差距。


再来看美国,皮卡在空间、舒适度、性能、装载能力、实用性等等方面的优势凸显,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厂商的丰富产品线,皮卡几乎是美国的国民车。在美国,常年盘踞销量榜榜首的车型不是轿车也不是SUV,正是皮卡。

有政策有市场,再加上埃隆·马斯克天马行空的创意,有了这样的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理,看看我们国内的电动智能汽车,老外看到后,是不是也会问一句:“为什么我们造不出这样的智能汽车?”

03 创新真的那么重要吗?‍‍‍‍‍‍‍‍

虽然Cybertruck短时间无法进入国内销售,但从产品上我们或许能够学到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

毫无疑问,造型是Cybertruck最引人注目的点,从功能来看这还是一台皮卡,但又与所有皮卡都不同。

在设计之初,Cybertruck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两部电影:1977年的007系列电影《海底城》和1982年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

事实上,埃隆·马斯克是个彻头彻底的邦迷,曾花费100万美元悄悄拍下了以Lotus Esprit为原型改装而成的Wet Nellie电影道具。马斯克表示最初打算用特斯拉汽车的技术将这款汽车修复,但后来就诞生了生产Cybertruck的想法。而《银翼杀手》的赛博朋克风格,影响了Cybertruck的整体氛围、色调和细节设计。


最终,Cybertruck成了一款独一无二的车,打破了传统车型的框架,是一次改变世界的尝试。虽然外界对其褒贬不一,但我们确实应该对创新者的勇气心存敬意。

不破不立,那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从来都不是循规蹈矩来的。

另一个创新,就是Cybertruck表面的材料。虽然这种材料短时间内无法成为车辆表面的覆盖件,但其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汽车未来变革的可能。

就像苹果引领的材质革新那样,玻璃、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引得各路厂商纷纷效仿。材料的创新与运用,不仅能够改变车身的造型和观感,同时也会在其结构、重量、耐用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貌似看上去只是换了个样子或是换了种材料,但本质上却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的体现。

04 结语:

Cybertruck的爆红,充分证明了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至少就现有的汽车品牌,真没有哪款车型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如此高的关注。无论这款车是否真的能够进入国内和欧洲市场,也不管你是否真的会斥资购买,Cybertruck的这一波操作已经为特斯拉赚足了眼球。

回归现实,经过多年的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的成长有目共睹。我相信中国汽车品牌也具备了让全球关注的创新能力,或许我们只是缺少一些突破限制的勇气。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