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首次成为全球销冠,Model Y 成功逆袭油车
销量成绩陆续出炉,2023 年,丰田以 1120 万辆创下历史新纪录,连续 4 年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燃油车的粉丝们站了出来,“虽然新能源闹得欢,但市场规模还是要看传统燃油”。
这话对,也不全对。
老狐之前也和大家分析过,面对汽车工业百年一遇的变革,新能源转型并不是一瞬间的,新能源在短时间确实与传统燃油存在距离。
但估算去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售出了近 1400 万辆,中国、美国和欧洲三大主要市场均在猛增,规模同样直线上升,占比达 1 5% 左右。
而且即便固执如丰田,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也达到了 30 % ,可纯电车型只有 1 %,失速于全球市场的普涨。
更有说服力的是全球销冠车型易主,特斯拉官方表示:2023 年,Model Y 全球销量超过卡罗拉,成为新的乘用车销冠。
*图片来源:Motor 1
随后也有海外媒体证实,根据几大市场的统计汇总,Model Y 全年售出 123 万辆,领先 RAV4 的 107 万辆和卡罗拉的 101 万辆。 这也是电动汽车首次登顶,种种迹象都在推演一个结论,汽车市场要变天了 。
01 纯电夺冠说明了啥?
先引入一个概念“销售含金量”,即售价与销量的综合分,Model Y 的售价要比 RAV4 和卡罗拉贵出不少,所以销售含金量也要更高。
*图片来源:Motor 1
证明消费者并不是因为便宜、性价比等被动因素做出的选择,而是主观地接受及认可。相比充电和续航焦虑等老生常谈的问题,电动汽车正在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价值。
外媒也给出了直接原因,在 Model Y、RAV4 和卡罗拉三款车中,三者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差别不大,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排名,但在新能源增速更快的中国和欧洲市场,Model Y 均获得了销冠(包含传统燃油),增幅跟得上市场大盘。
*图片来源:Motor 1
但 RAV4 和卡罗拉在这两大市场却表现疲软,没有取得明显的增长。可以发现,除了新能源领域技术的领先性,特斯拉遍及各地的销售网络,也助力了 Model Y 成为全球销冠逆袭。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地了解,老狐引用 2022 年数据(2023 年尚未公布)来说明一下中国、美国和欧洲三大市场的体量。
2022 年,全球新车销量在 8000 万辆左右,其中,中国市场 2686 万辆,美国市场 1386 万辆,欧洲市场 1130 万辆,三者占比接近 60 %,可以说得三大市场者,得天下。
同时,Model Y 也是 2023 年,三大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同时上榜的车型,中国售出 45.63 万辆,美国为 40.38 万辆,欧洲 25.48 万辆,参考全球全年 123 万辆的成绩,三大市场的占比接近 90% 。
当然,除了国内市场体量足够大(2023 年新能源售出 958.7 万辆),为特斯拉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外,Model Y 在其他两大市场也确实缺少够硬的对手。
02 海外品牌真成杂牌子了?
过去一年,特斯拉一直在积极调整新车售价,这也是达成全年 180 万辆目标的动因,尤其是 Model Y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已经展现出极强的统治力。
Model Y成为两个市场唯一入围销量前十的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销量第二名均为 Model 3,分别售出了 22 万辆和 9.9 万辆。其他海外品牌车型的销量可想而知。
其中,大众 ID.4 在欧洲本土只有 8.5 万辆,福特电马在美国本土为 4 万辆。这么看,网友们把大众、别克等海外品牌的电车称为“杂牌子”,也是有理有据的。
至于具体原因,燃油车时代的主力日系“哑火”,让特斯拉少了最为直接的对手。
就在不久前,丰田章男还在怼电动汽车称:无论如何增长,占比最多只能达到全球销量的 30% 。
本田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人员优化,来应对快速的新能源转型和价格战,要在公司全面电动化之前,坚持挺过去。
日系新能源落后和跟不上节奏,已经成为事实,从时间规划来看,丰田、本田和日产有竞争力的纯电新车,基本集中在 2026 - 2028 年,存在一定的市场空窗期。
但是除了技术层面的差距,日系受资源的影响更大,这也是主观行动力不强的原因,毕竟日本没有锂矿资源,电价本身就贵,而且电动化后零件数量减少,也会影响就业问题,大概会导致百万级人口失业。
成本、技术与性能,同样是限制德系、美系和韩系的重要因素,这也促成了特斯拉在海外市场的一家独大,那么随着更卷的国产新能源出海加速,能反超特斯拉吗?
03 欧洲市场是成败关键?
碍于众所周知的因素,美国市场国产车短时间内应该没戏,奇瑞、长城和比亚迪等目前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泰国等二、三线市场,很难形成足够大的单车体量与规模。
相比之下,尽管欧洲也在限制国产纯电,但起码保留了希望。
不过,获得认可并不容易,欧洲消费者的观念相当传统,更愿意支持本土品牌的车型,在燃油车领域,日系、韩系和美系的表现同样表现一般,基本处于德系和法系独大的局面。
再加上早期的国产车碰撞测试成绩不佳,外观逆向抄袭等,想短期内扭转印象很难,还是需要几年循序渐进的口碑积累,才能寻求突破的可能。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在国内表现一般的 MG 名爵,竟然是欧洲最畅销的国产车。主要原因是,欧洲消费者认为 MG 属于英国品牌,所以在情感和品质上,更容易接受。
好消息是,2023 年,中国车企已经占据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 8.2% ,特斯拉为 48.2% ,差距也确实不小。
老狐最近翻看了多家调研机构的预测,新能源的增长速度超过预判成为共识,有可能在 2025 年左右,全球市场占有率就要突破 50% 。
未来新能源与传统燃油长期共存,老狐是认可的,但谁是更强势的一方还不好说,夺得销冠的 Model Y 已经透露了积极的信号,得益于技术和制造的优势,国产新能源同样有机会。
抛开油电共驱的传统车企,比亚迪、华为、小米和蔚小理,真心各个都是实力派。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Motor 1
与此同时,燃油车的粉丝们站了出来,“虽然新能源闹得欢,但市场规模还是要看传统燃油”。
这话对,也不全对。
老狐之前也和大家分析过,面对汽车工业百年一遇的变革,新能源转型并不是一瞬间的,新能源在短时间确实与传统燃油存在距离。
但估算去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售出了近 1400 万辆,中国、美国和欧洲三大主要市场均在猛增,规模同样直线上升,占比达 1 5% 左右。
而且即便固执如丰田,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也达到了 30 % ,可纯电车型只有 1 %,失速于全球市场的普涨。
更有说服力的是全球销冠车型易主,特斯拉官方表示:2023 年,Model Y 全球销量超过卡罗拉,成为新的乘用车销冠。
*图片来源:Motor 1
随后也有海外媒体证实,根据几大市场的统计汇总,Model Y 全年售出 123 万辆,领先 RAV4 的 107 万辆和卡罗拉的 101 万辆。 这也是电动汽车首次登顶,种种迹象都在推演一个结论,汽车市场要变天了 。
01 纯电夺冠说明了啥?
先引入一个概念“销售含金量”,即售价与销量的综合分,Model Y 的售价要比 RAV4 和卡罗拉贵出不少,所以销售含金量也要更高。
*图片来源:Motor 1
证明消费者并不是因为便宜、性价比等被动因素做出的选择,而是主观地接受及认可。相比充电和续航焦虑等老生常谈的问题,电动汽车正在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价值。
外媒也给出了直接原因,在 Model Y、RAV4 和卡罗拉三款车中,三者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差别不大,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排名,但在新能源增速更快的中国和欧洲市场,Model Y 均获得了销冠(包含传统燃油),增幅跟得上市场大盘。
*图片来源:Motor 1
但 RAV4 和卡罗拉在这两大市场却表现疲软,没有取得明显的增长。可以发现,除了新能源领域技术的领先性,特斯拉遍及各地的销售网络,也助力了 Model Y 成为全球销冠逆袭。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地了解,老狐引用 2022 年数据(2023 年尚未公布)来说明一下中国、美国和欧洲三大市场的体量。
2022 年,全球新车销量在 8000 万辆左右,其中,中国市场 2686 万辆,美国市场 1386 万辆,欧洲市场 1130 万辆,三者占比接近 60 %,可以说得三大市场者,得天下。
同时,Model Y 也是 2023 年,三大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同时上榜的车型,中国售出 45.63 万辆,美国为 40.38 万辆,欧洲 25.48 万辆,参考全球全年 123 万辆的成绩,三大市场的占比接近 90% 。
当然,除了国内市场体量足够大(2023 年新能源售出 958.7 万辆),为特斯拉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外,Model Y 在其他两大市场也确实缺少够硬的对手。
02 海外品牌真成杂牌子了?
过去一年,特斯拉一直在积极调整新车售价,这也是达成全年 180 万辆目标的动因,尤其是 Model Y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已经展现出极强的统治力。
Model Y成为两个市场唯一入围销量前十的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销量第二名均为 Model 3,分别售出了 22 万辆和 9.9 万辆。其他海外品牌车型的销量可想而知。
其中,大众 ID.4 在欧洲本土只有 8.5 万辆,福特电马在美国本土为 4 万辆。这么看,网友们把大众、别克等海外品牌的电车称为“杂牌子”,也是有理有据的。
至于具体原因,燃油车时代的主力日系“哑火”,让特斯拉少了最为直接的对手。
就在不久前,丰田章男还在怼电动汽车称:无论如何增长,占比最多只能达到全球销量的 30% 。
本田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人员优化,来应对快速的新能源转型和价格战,要在公司全面电动化之前,坚持挺过去。
日系新能源落后和跟不上节奏,已经成为事实,从时间规划来看,丰田、本田和日产有竞争力的纯电新车,基本集中在 2026 - 2028 年,存在一定的市场空窗期。
但是除了技术层面的差距,日系受资源的影响更大,这也是主观行动力不强的原因,毕竟日本没有锂矿资源,电价本身就贵,而且电动化后零件数量减少,也会影响就业问题,大概会导致百万级人口失业。
成本、技术与性能,同样是限制德系、美系和韩系的重要因素,这也促成了特斯拉在海外市场的一家独大,那么随着更卷的国产新能源出海加速,能反超特斯拉吗?
03 欧洲市场是成败关键?
碍于众所周知的因素,美国市场国产车短时间内应该没戏,奇瑞、长城和比亚迪等目前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泰国等二、三线市场,很难形成足够大的单车体量与规模。
相比之下,尽管欧洲也在限制国产纯电,但起码保留了希望。
不过,获得认可并不容易,欧洲消费者的观念相当传统,更愿意支持本土品牌的车型,在燃油车领域,日系、韩系和美系的表现同样表现一般,基本处于德系和法系独大的局面。
再加上早期的国产车碰撞测试成绩不佳,外观逆向抄袭等,想短期内扭转印象很难,还是需要几年循序渐进的口碑积累,才能寻求突破的可能。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在国内表现一般的 MG 名爵,竟然是欧洲最畅销的国产车。主要原因是,欧洲消费者认为 MG 属于英国品牌,所以在情感和品质上,更容易接受。
好消息是,2023 年,中国车企已经占据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 8.2% ,特斯拉为 48.2% ,差距也确实不小。
老狐最近翻看了多家调研机构的预测,新能源的增长速度超过预判成为共识,有可能在 2025 年左右,全球市场占有率就要突破 50% 。
未来新能源与传统燃油长期共存,老狐是认可的,但谁是更强势的一方还不好说,夺得销冠的 Model Y 已经透露了积极的信号,得益于技术和制造的优势,国产新能源同样有机会。
抛开油电共驱的传统车企,比亚迪、华为、小米和蔚小理,真心各个都是实力派。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Motor 1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