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巨猿绝灭之谜!
济南1月11日电今天,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中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首次揭示巨猿(Gigantopithecus)绝灭之谜。研究显示,这个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在距今20万-30万年前,因难以适应中更新世后期剧烈的环境变化,在我国华南地区最终走向绝灭。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王伟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副研究员廖卫为文章共同作者。
济南1月11日电今天,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中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首次揭示巨猿(Gigantopithecus)绝灭之谜。研究显示,这个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在距今20万-30万年前,因难以适应中更新世后期剧烈的环境变化,在我国华南地区最终走向绝灭。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王伟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副研究员廖卫为文章共同作者。
。 山东大学供图
中国南方发现的大量化石材料表明,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猿类,其身高可达3米,体重250千克;在距今200万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漫步在从重庆巫山至海南岛的大片区域。有关巨猿的起源与演化之谜,长久以来令古人类学家着迷。然而,这个“大个子”人类远亲为何消失,何时绝灭?我们知之甚少。
步氏巨猿生活场景复原图(Garcia / Joannes-Boyau 绘制)。山东大学供图
解开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的多重决定性证据,来自一项错综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为了更加全面、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信息,自2015年起,由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西班牙、南非的18家科研机构的20位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从区域性视角出发,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了22处进行样品采集,不仅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还包括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
产出巨猿化石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山东大学供图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157个放射测量测年结果。这些年代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微磨痕等8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相结合,全方位地展现了步氏巨猿绝灭的前因后果。
本项综合研究显示,在步氏巨猿绝灭之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从距今60万-70万年开始,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变得更加多样化,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步氏巨猿在偏好食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依赖少营养的备选食物,且食物多样性大为减少。另外,它们的体重却变得越来越大,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种群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最终走向绝灭。
王伟教授团队工作照。山东大学供图
相反,与步氏巨猿处于同一栖息地的近亲猩猩(Pongo),采取了更加灵活的适应策略,通过减小体重、改变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得以幸存下来,至今仍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
本研究是王伟教授团队自2019年在《自然》杂志报道巨猿古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之后,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研究进展,也是跨国际跨学科交叉融合、破解巨猿灭绝之谜的突破性成果。
济南1月11日电今天,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中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首次揭示巨猿(Gigantopithecus)绝灭之谜。研究显示,这个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在距今20万-30万年前,因难以适应中更新世后期剧烈的环境变化,在我国华南地区最终走向绝灭。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王伟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副研究员廖卫为文章共同作者。
。 山东大学供图
中国南方发现的大量化石材料表明,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猿类,其身高可达3米,体重250千克;在距今200万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漫步在从重庆巫山至海南岛的大片区域。有关巨猿的起源与演化之谜,长久以来令古人类学家着迷。然而,这个“大个子”人类远亲为何消失,何时绝灭?我们知之甚少。
步氏巨猿生活场景复原图(Garcia / Joannes-Boyau 绘制)。山东大学供图
解开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的多重决定性证据,来自一项错综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为了更加全面、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信息,自2015年起,由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西班牙、南非的18家科研机构的20位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从区域性视角出发,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了22处进行样品采集,不仅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还包括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
产出巨猿化石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山东大学供图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157个放射测量测年结果。这些年代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微磨痕等8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相结合,全方位地展现了步氏巨猿绝灭的前因后果。
本项综合研究显示,在步氏巨猿绝灭之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从距今60万-70万年开始,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变得更加多样化,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步氏巨猿在偏好食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依赖少营养的备选食物,且食物多样性大为减少。另外,它们的体重却变得越来越大,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种群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最终走向绝灭。
王伟教授团队工作照。山东大学供图
相反,与步氏巨猿处于同一栖息地的近亲猩猩(Pongo),采取了更加灵活的适应策略,通过减小体重、改变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得以幸存下来,至今仍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
本研究是王伟教授团队自2019年在《自然》杂志报道巨猿古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之后,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研究进展,也是跨国际跨学科交叉融合、破解巨猿灭绝之谜的突破性成果。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