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车时代,汽车行业规则如何改变
近日,小鹏汽车举行新春启动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向外界公布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XNGP最新的时间表:在2024年年内实现国内全范围、点到点的XNGP能力,并推动面向全球的XNGP研发。
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完成已完成道路验证实测里程超370万公里,累计仿真里程已突破1.5亿公里,包含核心模拟场景超16000个。目前,小鹏XNGP系统的导航辅助驾驶能力覆盖全国高速路网及全国21个省(市),全量Max版本用户可用里程56.9万公里。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AI研发数据运营团队超过3000人,每年研发投入35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度出现了显著的提升,智能驾驶也被认为是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表示,2023年智能驾驶用户接受度显著增加,在消费者购车因素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价格、续航和品牌。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的风潮之下,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些既有规则,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燃油汽车时代,一款新产品上市之后3~6个月的销量表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车型后续数年甚至整个生命周期的走势:在前期无法起量的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大概率会成为车市内的“小透明”,无论是改款还是改名,都难以改变车型难以走量的情况。
某新能源车型的规划部管理层人士崔野告诉记者,燃油汽车时代,产品上市前会有长时间的预热蓄力,在这一过程之后无法短时间内获得用户的认可,“汽车行业通常有一个很大的规律:一款车上市1年之内如果不能成功,基本上这款车就废掉了,很少能够起死回生。但新M7、小鹏G9打破了这个规律。”崔野向记者表示。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产品的快速迭代,改变了这种固有的情况,小鹏G9和问界M7两款车型的“翻身仗”便是典型案例。
问界M7是问界品牌的第二款产品,2022年第一次上市之后,该车并未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多个月销量在3000~4000辆左右徘徊。2023年问界推出新M7车型,在降低售价的同时增强了智驾能力,并推出智驾版车型,该车一经推出,销量持续“爆表”。今年1月,问界新M7单月销量已经突破3万辆,在手订单超过10万辆。
小鹏G9则更加典型。2022年9月,小鹏推出旗舰车型G9,其基础配置并未搭载小鹏的XNGP智驾系统,混乱的SKU(配置版型)引发了用户的集体声讨,尽管小鹏汽车在两天内修改了SKU版型,但依旧回天乏术,G9的月销量一直在千余辆上下。
业内普遍认为,小鹏G9的第一次上市是一次典型的“失败上市”。2023年9月,小鹏G9迎来了第一次改款,价格下调的同时对SKU进行了重新梳理,除了将售价下调至26.39万元外,新车新增了诸多舒适性标准配置,更重要的是,新的G9全系标配高阶辅助驾驶。
价格调整和标配智驾也帮助小鹏G9迅速上量,近3个月小鹏G9的月销量分别为4593辆、5778辆和5405辆。
崔野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产品迭代速度大幅加快,同时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前提之下,一年甚至半年时间里,同一款产品也能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问界M7和小鹏G9能够“翻身”,一方面是改款之后售价更加合理,但更加重要的因素是,其搭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正好迎合了用户需求的改变,使得产品竞争力出现了大幅跃升;而燃油汽车时代,受到固有平台和架构的影响,改型产品的小修小补,很难实现类似的作用。
“传统车厂车型特别多,失败一款车就推其他的车型,但华为、小鹏厉害在它们没有放弃失败的车型,在前期不太成功的产品持续投入,通过强大的技术储备制造新的产品优势重新开打,确保战略快速转移。”
而除了产品外,无论是华为问界还是小鹏都在产品上市失败后进行了快速的组织架构调整。在新款小鹏G9上市时,何小鹏总结G9上市的失败在于:组织,缺乏有效沟通;渠道,管理混乱,内耗严重;交付,不及时导致退单严重;营销,节奏拖沓,传播不聚焦;价格,过高售价脱离用户预期;用户,堆砌太多低感知配置,导致用户需求不够对焦;产品,没有标配智能驾驶,动摇了小鹏智能标签的命根。
而整个组织架构的调整贯穿了小鹏汽车的2023年,其改善的结果也在小鹏G9、小鹏G6等新车型上现象。
问界同样在2023年初出现营销内耗、渠道混乱等问题。去年6月30日,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正式成立,根据此前流传的海报信息,该工作组于7月1日起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华为方面表示,此工作组的成立旨在销售以及售后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到年底,华为开始组建鸿蒙智行销售渠道,进一步优化终端体系。
崔野告诉记者,燃油汽车时代,传统车企是主要玩家,他们有着相对固定的体系,一款产品的失败并不足以让这家车企进行自我颠覆,同时传统车企都采用了经销商模式,时至今日如何带着经销商一起转型都是一个问题;而新能源车企迭代速度更快,也更有魄力进行自我颠覆,这也是G9、M7能够“逆天改命”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完成已完成道路验证实测里程超370万公里,累计仿真里程已突破1.5亿公里,包含核心模拟场景超16000个。目前,小鹏XNGP系统的导航辅助驾驶能力覆盖全国高速路网及全国21个省(市),全量Max版本用户可用里程56.9万公里。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AI研发数据运营团队超过3000人,每年研发投入35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度出现了显著的提升,智能驾驶也被认为是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表示,2023年智能驾驶用户接受度显著增加,在消费者购车因素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价格、续航和品牌。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的风潮之下,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些既有规则,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燃油汽车时代,一款新产品上市之后3~6个月的销量表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车型后续数年甚至整个生命周期的走势:在前期无法起量的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大概率会成为车市内的“小透明”,无论是改款还是改名,都难以改变车型难以走量的情况。
某新能源车型的规划部管理层人士崔野告诉记者,燃油汽车时代,产品上市前会有长时间的预热蓄力,在这一过程之后无法短时间内获得用户的认可,“汽车行业通常有一个很大的规律:一款车上市1年之内如果不能成功,基本上这款车就废掉了,很少能够起死回生。但新M7、小鹏G9打破了这个规律。”崔野向记者表示。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产品的快速迭代,改变了这种固有的情况,小鹏G9和问界M7两款车型的“翻身仗”便是典型案例。
问界M7是问界品牌的第二款产品,2022年第一次上市之后,该车并未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多个月销量在3000~4000辆左右徘徊。2023年问界推出新M7车型,在降低售价的同时增强了智驾能力,并推出智驾版车型,该车一经推出,销量持续“爆表”。今年1月,问界新M7单月销量已经突破3万辆,在手订单超过10万辆。
小鹏G9则更加典型。2022年9月,小鹏推出旗舰车型G9,其基础配置并未搭载小鹏的XNGP智驾系统,混乱的SKU(配置版型)引发了用户的集体声讨,尽管小鹏汽车在两天内修改了SKU版型,但依旧回天乏术,G9的月销量一直在千余辆上下。
业内普遍认为,小鹏G9的第一次上市是一次典型的“失败上市”。2023年9月,小鹏G9迎来了第一次改款,价格下调的同时对SKU进行了重新梳理,除了将售价下调至26.39万元外,新车新增了诸多舒适性标准配置,更重要的是,新的G9全系标配高阶辅助驾驶。
价格调整和标配智驾也帮助小鹏G9迅速上量,近3个月小鹏G9的月销量分别为4593辆、5778辆和5405辆。
崔野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产品迭代速度大幅加快,同时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前提之下,一年甚至半年时间里,同一款产品也能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问界M7和小鹏G9能够“翻身”,一方面是改款之后售价更加合理,但更加重要的因素是,其搭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正好迎合了用户需求的改变,使得产品竞争力出现了大幅跃升;而燃油汽车时代,受到固有平台和架构的影响,改型产品的小修小补,很难实现类似的作用。
“传统车厂车型特别多,失败一款车就推其他的车型,但华为、小鹏厉害在它们没有放弃失败的车型,在前期不太成功的产品持续投入,通过强大的技术储备制造新的产品优势重新开打,确保战略快速转移。”
而除了产品外,无论是华为问界还是小鹏都在产品上市失败后进行了快速的组织架构调整。在新款小鹏G9上市时,何小鹏总结G9上市的失败在于:组织,缺乏有效沟通;渠道,管理混乱,内耗严重;交付,不及时导致退单严重;营销,节奏拖沓,传播不聚焦;价格,过高售价脱离用户预期;用户,堆砌太多低感知配置,导致用户需求不够对焦;产品,没有标配智能驾驶,动摇了小鹏智能标签的命根。
而整个组织架构的调整贯穿了小鹏汽车的2023年,其改善的结果也在小鹏G9、小鹏G6等新车型上现象。
问界同样在2023年初出现营销内耗、渠道混乱等问题。去年6月30日,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正式成立,根据此前流传的海报信息,该工作组于7月1日起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华为方面表示,此工作组的成立旨在销售以及售后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到年底,华为开始组建鸿蒙智行销售渠道,进一步优化终端体系。
崔野告诉记者,燃油汽车时代,传统车企是主要玩家,他们有着相对固定的体系,一款产品的失败并不足以让这家车企进行自我颠覆,同时传统车企都采用了经销商模式,时至今日如何带着经销商一起转型都是一个问题;而新能源车企迭代速度更快,也更有魄力进行自我颠覆,这也是G9、M7能够“逆天改命”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