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老式消费”香在哪儿?
原标题:“多元且分层”的消费业态正让养老变“享老”,引领更多年轻人拥抱“夕阳红”
“蹭老式消费”香在哪儿?
原标题:“多元且分层”的消费业态正让养老变“享老”,引领更多年轻人拥抱“夕阳红”
“蹭老式消费”香在哪儿?
■
徐阳晨
年轻人跟在老年人身后买菜、穿上老人鞋、走进老年食堂“蹭饭”、报名参加老年旅行团“蹭玩”、涌进老年大学“蹭课”……近期,年轻人热衷“蹭老式消费”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一场新老群体碰撞出的“花火”,正点亮服务消费新场景。
市场偏好带来需求热情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年轻人小磊最近迷上了“掐点”参加社区活动,他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是个“宝藏”,不仅常开展健康讲座、义务诊疗、团购、商超接送购物,还经常有折扣配镜、免费入户送餐等活动,优惠力度较大,年轻人也可以享受同等服务。“我才发现老年工作如此贴心,不仅聚焦了衣食住行中的精细化需求,而且整合了社会资源。”小磊说。
记者发现,当传统养老产业走向泛消费领域,其普惠性的福利优势格外亮眼。“食堂饭菜做法有讲究,少油少盐,菜品种类繁多,附近的打工人也可以来吃。“有网友发帖喊话,杭州市社区的长者食堂60岁以上人群8元一份餐,其余人是12元一份(一荤一素一汤一饭)标准,相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很多老年食堂都享受政府补贴,如广东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政府补贴,实际每餐低至6元;北京市部分食堂提供每天5元的就餐补贴。
“跟着老人家排队买菜,品质和价格上绝不会吃亏。”有网友笑称,“蹭老”买菜还学会了砍价“避坑”,取到很多“养生烹饪”经。少有所依,“蹭老”更靠谱。随着生活质量和消费体验的提升,年轻人消费的务实性与老年产品的物美价廉相契合,让他们更愿意拥抱线下体验中的真实感觉。这种返璞归真的消费理念,源于噱头、花式、奢靡、盲目跟风等消费内耗带来的自省,将重塑消费者市场偏好。
与“60后”同桌一起上兴趣班,兴趣盎然。近日,“95后”网友“十七七”分享了她在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东城职工大学上瑜伽课和芭蕾课的体验,笑称自己“提前30年过上退休生活”。她觉得,老年大学的老师都非常细致、耐心,同学们不分年龄也都是热情满满、活力四射。上课的时候感觉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心里也获得了很多能量。很多年轻人想法不谋而合,他们认为老年大学课堂中有一种从容、舒坦的氛围,老年人清简的物欲、精致的慢节奏和生活智慧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养老产品“叫好又叫座”
随着首批“中产”步入老年,养老产业迎来高收入人群,很多优质、科技含量高的养老产品涌现。“我陪着90岁的爷爷,住了3天养老院,感觉真好!”“90后”苗苗将住进养老院写进人生目标清单。她介绍爷爷的养老公寓有两张床,方便家属来小住,月租3000元,在近千平方米的活动室里台球馆、练歌房、书画室一应俱全。“养老院里还会组织各种比赛、导读课程,让身为教师的爷爷非常有成就感。”苗苗表示很欣慰。
供给改革也带来了新生力量,成就消费与生产端的双向奔赴。“爷爷,水温正好吧?”“要是觉得舒服您就张张嘴、眨眨眼。”……成都市武侯区的“90后”助浴师小晏正在服务一位90岁高龄的帕金森病人,1994年出生的他本是传媒专业,转型成为助浴师后,他不仅上门提供服务,还经常直播分享助浴经历、技巧。
记者从微博话题#年轻人愿意从事养老行业吗#统计看,4万余名网友中,超过60%选择“可以试试,有发展前景”。根据2019年至2021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在我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年轻人为了入局养老产业,积极考取养老护理员、营养师、社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构建专业团队,创设了多种适老游戏和活动,扩容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养老产业内生性消费动力。
银发经济“撬动”新蓝海
近年来,养老产业作为新蓝海,在筑牢兜底型、普惠型养老的同时,主动吸引新经济形态融入,如一批智慧化养老、金融养老、旅居养老等行业标杆和服务品牌兴起,“多元且分层”的消费业态让养老变“享老”,为“代际共融”创造新空间,引领更多年轻人拥抱“夕阳红”。
从市场实践看,银发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国家顶层设计对于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2022年,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到,“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各地给予建设和运营补贴。2024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随着养老消费政策的完善,养老事业和区域产业协同进步。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约有76万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养老”“老龄”“老年”等字样的企业,其中5年内成立的占54%。相较于过去养老产业低质、短缺、欺诈等问题,现在的战略化部署让养老布局走向高质量发展路径,如天津市2023年建设30个乡镇综合体,探索能在农村生根发芽的养老综合服务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出台《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先行先试跨境医养,促进养老保健与国际标准对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对养老产业全域产品开发做出了清晰的规划。“老年人产业认可度的提升、商业模式的突破以及大量人才的涌入,都是利好因素。”就“蹭老式消费”结合意见做文章?专家指出,“蹭老式消费”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窥探“养老服务”转变为“银发经济”背后的经济属性、市场活力。
“蹭老式消费”香在哪儿?
原标题:“多元且分层”的消费业态正让养老变“享老”,引领更多年轻人拥抱“夕阳红”
“蹭老式消费”香在哪儿?
■
徐阳晨
年轻人跟在老年人身后买菜、穿上老人鞋、走进老年食堂“蹭饭”、报名参加老年旅行团“蹭玩”、涌进老年大学“蹭课”……近期,年轻人热衷“蹭老式消费”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一场新老群体碰撞出的“花火”,正点亮服务消费新场景。
市场偏好带来需求热情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年轻人小磊最近迷上了“掐点”参加社区活动,他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是个“宝藏”,不仅常开展健康讲座、义务诊疗、团购、商超接送购物,还经常有折扣配镜、免费入户送餐等活动,优惠力度较大,年轻人也可以享受同等服务。“我才发现老年工作如此贴心,不仅聚焦了衣食住行中的精细化需求,而且整合了社会资源。”小磊说。
记者发现,当传统养老产业走向泛消费领域,其普惠性的福利优势格外亮眼。“食堂饭菜做法有讲究,少油少盐,菜品种类繁多,附近的打工人也可以来吃。“有网友发帖喊话,杭州市社区的长者食堂60岁以上人群8元一份餐,其余人是12元一份(一荤一素一汤一饭)标准,相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很多老年食堂都享受政府补贴,如广东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政府补贴,实际每餐低至6元;北京市部分食堂提供每天5元的就餐补贴。
“跟着老人家排队买菜,品质和价格上绝不会吃亏。”有网友笑称,“蹭老”买菜还学会了砍价“避坑”,取到很多“养生烹饪”经。少有所依,“蹭老”更靠谱。随着生活质量和消费体验的提升,年轻人消费的务实性与老年产品的物美价廉相契合,让他们更愿意拥抱线下体验中的真实感觉。这种返璞归真的消费理念,源于噱头、花式、奢靡、盲目跟风等消费内耗带来的自省,将重塑消费者市场偏好。
与“60后”同桌一起上兴趣班,兴趣盎然。近日,“95后”网友“十七七”分享了她在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东城职工大学上瑜伽课和芭蕾课的体验,笑称自己“提前30年过上退休生活”。她觉得,老年大学的老师都非常细致、耐心,同学们不分年龄也都是热情满满、活力四射。上课的时候感觉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心里也获得了很多能量。很多年轻人想法不谋而合,他们认为老年大学课堂中有一种从容、舒坦的氛围,老年人清简的物欲、精致的慢节奏和生活智慧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养老产品“叫好又叫座”
随着首批“中产”步入老年,养老产业迎来高收入人群,很多优质、科技含量高的养老产品涌现。“我陪着90岁的爷爷,住了3天养老院,感觉真好!”“90后”苗苗将住进养老院写进人生目标清单。她介绍爷爷的养老公寓有两张床,方便家属来小住,月租3000元,在近千平方米的活动室里台球馆、练歌房、书画室一应俱全。“养老院里还会组织各种比赛、导读课程,让身为教师的爷爷非常有成就感。”苗苗表示很欣慰。
供给改革也带来了新生力量,成就消费与生产端的双向奔赴。“爷爷,水温正好吧?”“要是觉得舒服您就张张嘴、眨眨眼。”……成都市武侯区的“90后”助浴师小晏正在服务一位90岁高龄的帕金森病人,1994年出生的他本是传媒专业,转型成为助浴师后,他不仅上门提供服务,还经常直播分享助浴经历、技巧。
记者从微博话题#年轻人愿意从事养老行业吗#统计看,4万余名网友中,超过60%选择“可以试试,有发展前景”。根据2019年至2021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在我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年轻人为了入局养老产业,积极考取养老护理员、营养师、社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构建专业团队,创设了多种适老游戏和活动,扩容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养老产业内生性消费动力。
银发经济“撬动”新蓝海
近年来,养老产业作为新蓝海,在筑牢兜底型、普惠型养老的同时,主动吸引新经济形态融入,如一批智慧化养老、金融养老、旅居养老等行业标杆和服务品牌兴起,“多元且分层”的消费业态让养老变“享老”,为“代际共融”创造新空间,引领更多年轻人拥抱“夕阳红”。
从市场实践看,银发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国家顶层设计对于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2022年,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到,“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各地给予建设和运营补贴。2024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随着养老消费政策的完善,养老事业和区域产业协同进步。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约有76万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养老”“老龄”“老年”等字样的企业,其中5年内成立的占54%。相较于过去养老产业低质、短缺、欺诈等问题,现在的战略化部署让养老布局走向高质量发展路径,如天津市2023年建设30个乡镇综合体,探索能在农村生根发芽的养老综合服务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出台《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先行先试跨境医养,促进养老保健与国际标准对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对养老产业全域产品开发做出了清晰的规划。“老年人产业认可度的提升、商业模式的突破以及大量人才的涌入,都是利好因素。”就“蹭老式消费”结合意见做文章?专家指出,“蹭老式消费”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窥探“养老服务”转变为“银发经济”背后的经济属性、市场活力。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