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雪花看新疆∣北疆最大湖泊乌伦古湖鸟类种类4年翻两番



12月21日,新疆阿勒泰福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谢银银在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综合展示基地,向观众介绍在乌伦古湖栖息的候鸟金雕的标本。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摄

“2021年,中国科考联盟监测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鸟类种类,由2017年的67种增加到271种,同比增长400%。”谈起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变化,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跃虎掩饰不住喜悦。

12月21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综合展示基地。这座今年10月建成的展厅,外形为候鸟“鸿鹄齐飞”造型,寓意着乌伦古湖位于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是全球生物链的重要节点。

“你们看,这个长着白色的头部、蓝色鸭嘴的鸟类像动画片中的哪个明星?”展厅的讲解员、福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谢银银话音刚落,观众异口同声说出答案——“唐老鸭”。

这个同样长着胖胖的白色鸭头的鸟类学名叫做白头硬尾鸭,谢银银介绍说,这是目前世界濒危物种、中国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硬尾鸭在国内最大单次观测种群数量(162只以上)、繁殖种群最多(近20对)均出现在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

福海县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处于全球候鸟中亚、东非、西亚等迁徙路线,是全球生物链的重要节点和迁徙候鸟飞越天山和阿尔泰山的“能量补充站”,通过有效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迁徙鸟类在此集结成群,繁殖栖息。每年在乌伦古湖湿地稳定繁衍栖息的有濒危物种卷羽鹈鹕,还经常能看到红头潜鸭、玉带海雕、草原雕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垦耕地,乌伦古湖上游地区来水逐年减少,耕种的农作物大面积地使用化肥农药,乌伦古湖面临着湖区面积缩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困扰。为防止生态持续恶化,恢复湿地环境,近年来,福海县通过多种措施加强湖区的生态保护。

2011年,福海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以保护母亲湖为出发点,申请建设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12月乌伦古湖湿地公园正式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名录。福海县坚持把湖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 “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实施。先后实施了乌伦古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有效整治湖区环境,降低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实施了乌伦古河和乌伦古湖生态补水工程,提升了乌伦古湖水质,使乌伦古湖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2020年福海县申报了‘鸟类栖息地建设项目’,2021年投入16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生态鸟岛、鸟架、鸟屋等引鸟设施。”任跃虎说,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候鸟营造安居家园。此外,当地政府还通过聘用管护员加强宣传巡护,开展湿地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教育。“以前,我们当地一些老百姓对鸟类的保护意识较弱,现在他们发现一些受伤的鸟,会主动和我们联系,送到鸟类救治繁育站进行救治。”

版权声明

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

标签列表